html模版關於上大學要收取學費的思考
我國從1997年改革高校收費制度,學生讀大學由不交學費改為交納一部分約佔教育成本的25%學費。多數學生傢長認可瞭這一改革。但也引起瞭部分人的反對。尤其是最近一兩年,國內關於高校收費問題的爭議不絕於耳。媒體上的聲音幾乎是一邊倒:高校收費太高瞭。甚至連主管高等教育的張保慶副部長也說,高校收費不能再提高瞭。當然,也有人認為現在高校收費還不夠高,應當進一步提高。對這些議論,我們應當認真思考,不可人雲亦雲。

大傢知道,辦大學是有成本的。有資料稱,我國大學的教育成本,理工學科是每生每年1.4-1.6萬元,人文學科是1.2-1.4萬元。從簡單再生產角度看,必須收回這些成本,學校才能補償消耗,維持正常運轉。補償這筆成本的款項,是由國傢支付,學生傢長支付,還是雙方各支付一部分,取決於高等教育服務這種產品的性質。

雞精推薦 公共財政理論認為,由國傢即全體社會成員付費的產品隻能是那些諸如國防、社會治安、環境保護以及基礎教育即義務教育等公共物品。這些物品是全體社會成員都需要的,且每個人的消費量差不多。根據“權利和義務對等”的原則,既然這些物品由全社會消費,理所當然地應當由全社會付費。另外,這些物品的收費比較麻煩,有的根本沒有辦法收費,有的雖然可以收費,但收費成本很高,在經濟上不合算。因此,如果由私人來供給公共物品,就會因為其私人利益小於私人成本導致供給不足。從這個角度看,公共物品也應當由國傢來付費提供。

與此不同,高等教育服務是一種私人物品,而且是一種比較奢侈的私人物品。因此,高等教育服務成本應當由受教育者個人支付,而不能由國傢免費供給。這就如同消費者購買一臺筆記本電腦隻能自己掏“腰包”,而不應當由國傢免費供給一樣。但是,高等教育服務同時又是一種有正的外部性的特殊私人物品。這表現在,當大學畢業生從業時,他一方面取得私人利益,同時還貢獻給社會國傢一部分利益。就是說,大學畢業生人力資本的社會收益大於私人收益。根據“誰收益誰付費”的原則,國傢既然從大學生人力資本的消費中取得瞭部分收益,當然也應當支付一部分高等教育成本。這就是世界各國政府都對大學包括私立大學補貼部分經費的經濟原因,也是大學生隻交納部分高等教育服務成本的經濟依據。

問題是,學生和國傢應當各自承擔多大比例的高等教育成本。這在不同的國傢是有所不同的。例如,美國州立大學的學生承擔25%,政府承擔75%。 私立大學的教育成本基本上由學生承擔。歐洲各國的大學學費普遍很低,學生基本上不承擔高等教育成本。我國規定按教育成本的25%收取學費。據張保慶副部長提供的信息:2003年,全國高等教育收費約400億元,同期國傢對高校的財政投入約700億元,學生傢庭分擔的高等教育年度投入比例已達到36%。這是有人極力反對提高學費的理由。我不知道上述高等教育成本比例是根據什麼做出的,不便妄加猜測。不過,從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來看,這個比例應當依據“權利和義務對等”的原則來確定。就是說,國傢和學生傢長均應按獲得的收益比例來分擔相應的教育成本義務。為此,就需要測算大學畢業生平均一年創造瞭多少新價值,自己拿到瞭多少,貢獻給瞭國傢多少。如果用工資代表學生的私人收益,用稅金和規費代表國傢的收益,可以有把握地說,目前學生傢長支付25%的學費並不算多。當然,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歷層次,不同的地區,情況會有所差異,因而學生交費的比例也應當有所不同。現在這種由國傢統一規定收費標準的做法,是計劃經濟時代的遺產,不足為訓。

反對大學收費的另一個理由,是農民收入太低,供不起學生上大學。據說,貧困地區三個農民的年收入才能供養一個大學生。這是事實。我國有些農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民收入水平很低,供大學生讀書確實很困難。其實,在城市中,工人供養大學生也很困難。問題是,農民收入低,買不起的東西不僅僅是大學教育服務。還有好多東西,他們也買不起。比如,有些農民買不起傢庭轎車﹔有些農民買不起花園別墅﹔有些農民買不起“新馬泰”旅遊,等等。為什麼他們不要求政府免費供給他們汽車、別墅、旅遊,卻偏偏要政府免費供給大學教育服務呢?這在邏輯上能成立嗎?
滴雞精團購

其實,大學收費標準就是大學教育服務的價格。均衡價格理論模型已經証明,大學教育收費標準的決定,不僅取決於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同時還取決於生產者學校的成本狀況。它即大學收費標準是由對大學教育服務的需求和供給兩個因素共同決定。如果教育成本既定,收費標準就完全取決於對高等教育服務的需求。我國的現實情況是,高等教育嚴重供給不足,處於壟斷賣方市場。在這種市場結構中,高收費有其必然性,不會因為人們的實際支付能力低而有所改變。如果硬要違背客觀規律,人為地降低收費標準,而國傢又沒有相應地增加投入,必然使學校入不敷出,其結果隻能是高校教師大面積流失,教育服務質量下降,高等教育萎縮。這幾年高校的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從長遠看,這種局面並不利於受教育者。所以,用農民包括城鎮居民收入水平低來反對高校合理收費 ,在經濟上是沒有根據的。


那麼,面對高昂的大學收費,支付能力不足的學生和傢長應當怎麼辦?理性的選擇有兩個:一是貸款上大學。這在發達國傢非常普遍。目前,我國也出臺瞭貧困大學生助學優惠貸款辦法。如果一個低收入傢庭的學生已經獲得瞭大學入學資格,又有志於接受大學教育,通過助學貸款完全可以圓你的大學夢。二是放棄上大學。一個人能有機會上大學當然很好,但如果條件不允許,不上大學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在現代社會,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同樣可以有很好的出路,同樣可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從發達國傢的經驗來看,社會並不需要所有的人都上大學。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提出過讓所有的孩子都上大學的競選口號,事實証明,口號就是口號,不會成為現實。
燕窩功效滴雞精功效

對於後一種選擇,肯定有人認為是不公平的。其根據可能是人人都有上大學的天賦權利。既然我有能力考取大學,社會就必須保証我能夠上大學。如果因為我支付能力不足而不能上大學,就是不公平。其實,這個問題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假定大學教育服務是國傢免費提供的,那就意味著全國所有的納稅人都支付瞭教育服務費用。可是,有些納稅人的孩子並沒有上大學。他們隻承擔瞭義務,卻沒有享受權利。相反,有些納稅人的孩子上瞭大學。他們享受瞭全部權利,卻隻承擔瞭一部分義務。這是讓沒有接受高等教育服務的人為接受教育服務的人“埋單”,是讓一部分人侵佔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從“權利和義務對等”的原則來看,這是真正的不公平。相反,高校堅持“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收費,才是真正的公平。

談到高校收費問題,不能不談高校的教育服務質量問題。在美國,私立大學學費是國立大學的4倍多,但選擇私立大學的學生並不比州立大學少。這裡的關鍵是私立大學的教育質量高。我國許多學生傢長寧願把孩子送到國外讀高學費的學校,考慮的也是教育質量問題。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沒有聽說誰抱怨過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收費高。從這個角度看,討論大學的收費問題,關鍵是要看收費和教育服務質量是否匹配,也就是性價比問題。不問產品質量如何,隻在價格上糾纏,是沒有抓住問題的要領。

無庸諱言,現在我國高校的收費與其成本過高確實有關。假如教育成本降下來瞭,少收些學費,也不是不可能的。問題是,這種高成本主要是由現行的辦學體制造成的。國傢壟斷高等教育排斥私立大學,公立學校沒有競爭壓力,學校產權不清晰,管理者沒有辦學自主權,非教學機構林立,機構重疊、臃腫,人浮於事。這些問題需要通過改革才能解決。高等教育服務的潛在需求者如果希望少交點學費,就請推動和寄希望於高校改革吧。



滴雞精哪裡買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nf442t5j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